close

以下文字乃參考網路資料,
并由本人經過修改讓文字順暢,
所有任何用詞錯誤還請見諒。

70年代,臺灣退出聯合國,
社會處于嚴肅又尷尬的年代,
青年崇尚的西洋樂安靜了下來,
搖滾的熱血根本混不入臺灣青年的思想里。

1976年,
淡江大學的民歌演唱會上,
李雙澤在台上拋掉可樂瓶,
拿起吉他開始唱起了自己的歌,
改寫自蔣勳的「少年中國」,
是揭開校園民歌序幕的變點,
也正式在全國校園裏襲捲起了一片民歌運動。

民歌風格多變,
每個年代的民歌慢慢的融合新思維,
讓民歌的熱潮推向推高點。

早期的民歌歌詞樸素,旋律自然,朗朗上口
並有濃厚的中國風和大學校園氣味。
后期則受到社會運動風的影響,
讓民歌多了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

曾經轟動許久的民歌
始終敵不過社會的變化,
一樣經歷了沒落的命運。
政治氣氛的轉變,讓民歌遭受到封殺的命運,
中國風的歌曲再也沒辦法在臺灣立足,
所以支持者流散,讓民歌陣亡。
當然,社會商業化的發展也讓民歌沒落。
唱片業大量引進西洋專輯,
專輯包裝和偶像包裝讓民歌漸漸的被流行音樂取代。

校園民歌分類:

中國詩詞

再別康橋/范廣惠


臺灣常民生活

酒干倘沒無?/蘇芮


流浪/告別/回歸

橄欖樹/齊豫


童年童稚

童年/張艾嘉


友情、親情、救國團團康歌曲

好好愛我/鳳飛飛


其中還有很多的非常悅耳的民歌值得推薦
像是我很喜歡的就有
秋蟬,捉泥鰍,小草,鄉間的小路,外婆的澎湖灣,桂花巷,夢田,請跟我來,蘭花草等等

夢田/潘越云+齊豫


鄉間的小路/劉文正


桂花巷/潘越云


下回預告:大馬歌手成名曲

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元新 的頭像
    元新

    新賞-貳

    元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